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“若水文化”构(2)

来源:水利水电技术报导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生动形象的“若水文化”景观,意蕴深刻的“若水文化”理念,不仅点亮了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的育人环境,更为重庆水电职院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的“

生动形象的“若水文化”景观,意蕴深刻的“若水文化”理念,不仅点亮了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的育人环境,更为重庆水电职院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的“课程体系”提供了丰富资源。

日前,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、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共同颁授2022年“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”,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。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管理2020级1班学生杨永涛获此殊荣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重庆水电职院用好评价“指挥棒”,建设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,从“德、能、学、勤、绩”等多方面情况,进行“过程+结果”全过程考核评价,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。

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着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价值引领、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,一直都是重庆水电职院的不懈追求。

学生的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,离不开德高身正、教艺精湛、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。重庆水电职院建立完善全方位、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,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,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,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引领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位的“大先生”。

专业课《水工建筑物》就是思政教育渗透的一个优秀典型课例。

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、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、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、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张守平看来,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通过水利精神培根铸魂、若水文化启智润兴,实现学生立德敦品、修身育人,培养学生“上善若水”的品德、“海纳百川”的胸怀、“流水不腐”的勤劳、“滴水穿石”的坚韧、“润物无声”的奉献、“奔流到海”的追求,让学生以水为师、以水承业、以水修德、以水笃行、以水明志、以水铸魂。

打造课程思政内容特色为关键抓手。该学院以“若水文化”育人为载体,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运用“上善若水”“智者乐水”等哲学素材,融入“若水文化”中展现的“八至”品质,并将古往今来水利匠人的故事有效接入,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、品德修为的相互融合。

坚守主战场

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首要环节。该学院充分挖掘大禹精神、都江堰精神、红旗渠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,探索水利与生态环境、国民经济、大国气节、人类命运等的契合点,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,紧跟时代脉搏。

建强主力军

【来源:重庆日报】

重庆日报

《水工建筑物》课程团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

“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、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,‘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'的红旗渠精神,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。”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王晓琴老师在课堂上如是讲到。

百米水文化长廊、千米水文化石雕围墙、万人水文化广场群、百座水文化石……走进重庆水电职院,“若水文化”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不由得驻足品味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楼一景、一花一树。学校还提炼出“上善若水、学竞江河”的校训,确立了“崇德自强、知行如一”的校风,树立了课程思政育人“润物无声、教化无痕”的至高境界。

何霜 杜林燕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供

事实上,该学院课程教学团队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立德树人使命,坚守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奉献精神,开展水工建筑物课程中的水文化育人创新与实践研究;抓好师德师风建设,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形成乐教善教的和谐氛围。

文章来源: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sd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31/903.html



上一篇:广西水电职院开展“回新转益”旧物回收公益环
下一篇:关爱女职工,湖南水电职院开展女性“两癌”筛

水利水电技术报导投稿 |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编辑部|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版面费 |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论文发表 |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