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栏[08/03]
- · 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刊[08/03]
- · 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征[08/03]
- · 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投[08/03]
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“若水文化”构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生动形象的“若水文化”景观,意蕴深刻的“若水文化”理念,不仅点亮了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的育人环境,更为重庆水电职院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的“
生动形象的“若水文化”景观,意蕴深刻的“若水文化”理念,不仅点亮了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的育人环境,更为重庆水电职院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的“课程体系”提供了丰富资源。
日前,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、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共同颁授2022年“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”,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。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管理2020级1班学生杨永涛获此殊荣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重庆水电职院用好评价“指挥棒”,建设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,从“德、能、学、勤、绩”等多方面情况,进行“过程+结果”全过程考核评价,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。
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着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价值引领、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,一直都是重庆水电职院的不懈追求。
学生的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,离不开德高身正、教艺精湛、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。重庆水电职院建立完善全方位、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,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,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,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引领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位的“大先生”。
专业课《水工建筑物》就是思政教育渗透的一个优秀典型课例。
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、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人、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、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张守平看来,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通过水利精神培根铸魂、若水文化启智润兴,实现学生立德敦品、修身育人,培养学生“上善若水”的品德、“海纳百川”的胸怀、“流水不腐”的勤劳、“滴水穿石”的坚韧、“润物无声”的奉献、“奔流到海”的追求,让学生以水为师、以水承业、以水修德、以水笃行、以水明志、以水铸魂。
打造课程思政内容特色为关键抓手。该学院以“若水文化”育人为载体,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运用“上善若水”“智者乐水”等哲学素材,融入“若水文化”中展现的“八至”品质,并将古往今来水利匠人的故事有效接入,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、品德修为的相互融合。
坚守主战场
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首要环节。该学院充分挖掘大禹精神、都江堰精神、红旗渠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,探索水利与生态环境、国民经济、大国气节、人类命运等的契合点,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,紧跟时代脉搏。
建强主力军
【来源:重庆日报】
重庆日报
《水工建筑物》课程团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
“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、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,‘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'的红旗渠精神,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。”重庆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王晓琴老师在课堂上如是讲到。
百米水文化长廊、千米水文化石雕围墙、万人水文化广场群、百座水文化石……走进重庆水电职院,“若水文化”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不由得驻足品味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楼一景、一花一树。学校还提炼出“上善若水、学竞江河”的校训,确立了“崇德自强、知行如一”的校风,树立了课程思政育人“润物无声、教化无痕”的至高境界。
何霜 杜林燕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供
事实上,该学院课程教学团队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立德树人使命,坚守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奉献精神,开展水工建筑物课程中的水文化育人创新与实践研究;抓好师德师风建设,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形成乐教善教的和谐氛围。
文章来源:《水利水电技术报导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sd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31/903.html